红星资本局4月19日消息,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345.HK 以下简称“维他奶”)向红星资本局证实了苏强将离职的消息:“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近日收到集团首席运营官苏强先生递交的辞呈。他因个人原因请辞,在维他奶的最后工作日为2023年4月30日。”
在维他奶任职期间,苏强看重并紧抓线下渠道,交出了一份扭亏为盈的中期报告。
【资料图】
但对于“疲态早显”的维他奶,苏强做得或许还不够。
资料图 图自视觉中国
临危受命 在任期间业绩止损
据了解,苏强于2021年底出任维他奶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内地行政总裁。
他的任职更像是“临危受命”。彼时,维他奶备受质疑业绩大幅下滑,正处于低谷时期,维他奶中国内地行政总裁钟廷毅辞职,苏强接替。
公开信息显示,苏强从事快消品行业超过20年,曾在玛氏公司就职超过15年,2017年前往杭州担任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2019年加入徐福记担任首席执行官。
苏强的加入曾被外界视为维他奶修复舆论风波、提振内地销售的举措之一。
据界面新闻,2020年前后,维他奶曾因“过度重视”电商及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不惜以伤害传统线下分销渠道为代价,同时,维他奶对窜货的管理力度却有所欠缺,受到不少经销商吐槽和抱怨。
苏强在过去一年里花了很多精力聚焦线下,包括抓执行、控价格,对维他奶线下渠道修复作用明显。
4月19日,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向红星资本局表示:“维他奶重点发力电商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战略,所以苏强把整个渠道的重心回归到传统的批发流通渠道,我觉得是对的。”
从苏强上任后第一个完整的中期报告来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半年时间里,维他奶营收36.42亿港元,同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1.42亿港元,同比增332%。
财报表示,净利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内地市场业务表现强劲。
据财报数据,2022年3月至9月,维他奶的内地市场业务扭亏为盈,经营溢利1.39亿港元。
截图自2022/2023中期报告
而在分析内地业务时,财报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组织架构及高级管理层的领导能力,为实行逐步加快本公司在执行(同店销售增长)、扩展及创新的三个增长领域上的策略提供动力。
疲态早显 维他奶增长压力仍未缓解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苏强的带领下,维他奶业绩虽有所回升,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维他奶的增长压力并未缓解。
2022/2023年中期维他奶营收同比仅增长了1%,未回归到2020/2021中期收入水平,归母净利润1.42亿港元,也没能回到2020/2021中期归母净利润6.72亿港元的水平。
“通常情况下,离任可能是内部业绩不达标。苏强确实给维他奶带来了一些改观,尤其是在品牌、产品、渠道方面。但他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维他奶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库存、内部管理等问题。”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4月19日向红星资本局表示。
朱丹蓬认为:“苏强的一系列举措可能跟老板之间还是有一些分歧与博弈,当整个业绩增长没有达到预期,市场、品牌、竞争环境等又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有一个人去买单。”
而维他奶的增长困境早在舆论危机之前就已显现。
东兴证券指出,维他奶曾是豆奶龙头企业,在内地市占率曾达到40%,随着蒙牛、伊利和雀巢等巨头加码进入,行业格局重塑,豆奶龙头后来更迭为豆本豆。
而早在2019年,兴业证券便已指出,维他奶2019下半财年在内地市场增长放缓,并表示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低于预期。
朱丹蓬认为,因区位限制以及战略拖累,维他奶未能收割早期植物奶增长的消费红利,而随着植物奶市场竞争加剧,维他奶创新升级以及迭代的速度也跟不上消费升级节奏,致使其目前在中国内地植物奶市场持续走低。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张露曦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